内容详情
在平凡的坐标上看见信仰的光芒 ——读《因平凡而伟大》有感
分类:
职工文苑
作者:
贾浥萱
来源:
直属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5-07-09 09:09
“已经打成的孔,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塌了!”
暴雨突袭内蒙古工地的深夜,李永刚指挥若定,拖着病躯在泥泞中坚守的身影,犹在眼前,这朴实话语里蕴含的责任担当,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翻开总局编撰的《因平凡而伟大——冶金地质优秀技术工人奋进实录》,那些镌刻在纸页间的名字与故事如钻头般穿透心扉。在字里行间,我仿佛听见了钻机的轰鸣,触碰到高原冻土的凛冽,更感受到冶金地质人血脉中奔涌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薪火。
书页间,那些扎根于荒漠高原、奋战在钻机轰鸣中的身影,那些镌刻着风雪印记、浸透着汗水与执着的名字——张彦斌、陈德贵、高恩、王伟平、陈锦梅、努尔加娜提、孙近旗……以及山西岩土那位让我格外亲切、心弦震颤的“拼命三郎”李永刚——他们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带着滚烫的温度,鲜活地矗立在我的面前,也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灵。
读到李永刚的事迹,那份“与有荣焉”的自豪感与深深的共鸣更是喷薄而出。这位“四川娃”在内蒙古的奋斗历程,完美诠释了何为“平凡中的伟大”。他闯过的“三关”——身体关、生活关和情感关,哪一关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拖着病体在暴雨中指挥,只为一句“不能眼睁睁看着打成的孔塌了”,这朴素到极致的话语背后,是融入骨血的职业本能和重于泰山的责任担当。他角色多变,是雷厉风行的指挥者,是诲人不倦的引路人,更是肝胆相照的朋友。他的身影,是无数个冶金地质一线管理者的缩影——在荒原上,他们不仅是技术的践行者,更是团队的灵魂、精神的旗帜。那句“守得了荒漠,也咽得下风沙;耐得了寂寞,也放得下牵挂;担得了期待,也经得住雨打;扛得了重担,也舍得下荣华”,正是对他,也是对千千万万冶金地质人精神境界最精准、最动人的描摹。
作为分公司办公室的一名普通文员,我的工作环境远离钻机的轰鸣,看不到高原的壮阔,日常面对的是文件、报表、协调与保障。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伟大的事业,从来都是由无数平凡的岗位共同支撑。“李永刚”们在前线冲锋陷阵,他们的坚守也需要后方的稳固;他们的拼搏,需要高效的保障;他们的精神,需要被看见、被传颂、被接力。办公室的方寸之地,同样是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重要战场。
我们学习那份“执着专注”。正如高恩解决设备难题、陈锦梅校准出百分百合格率,办公室工作同样需要精益求精。一份文件的准确无误,一次会议的有序组织,一项任务的及时传达,都关乎着整个系统的顺畅运转。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凡中求卓越。
我们感佩那份“甘于奉献”。李永刚舍弃小家团圆,常年扎根荒野。办公室工作虽无风沙之苦,却也常有默默付出、加班加点之时。保障好一线同事的后勤,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攻坚,这就是我们的奉献,虽不惊天动地,却温暖而坚实。
我们传承那份“责任担当”。“哪能眼睁睁看着塌了!”李永刚的这句话,震撼我心。它启示我,在办公室岗位上,面对任何一项职责,都要有这种“不能塌”的自觉。无论是流程的顺畅、信息的准确、还是服务的到位,都关乎效率、关乎形象、关乎一线战友的士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总局领导强调,此书是为新征程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之举。书中群英的“拼命三郎”之姿,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办公室工作的坐标:我们虽处后方,责任同样千钧。当“李永刚”们在前线“守得了荒漠,也咽得下风沙”,办公室更需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用高效运转扫除后顾之忧,用精准服务传递组织温度,用清风正气守护奋斗者的纯粹初心。
《因平凡而伟大》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冶金地质人最深沉、最动人的精神底色。它更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这些身处不同岗位的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明白,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孕育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蕴藏在对待平凡工作的敬畏与热爱中,闪耀在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洪流、融入集体使命的信仰光芒里。
从张彦斌到李永刚,从钻机前到办公桌旁,我们身处不同的坐标,却共享着同一个名字——中国冶金地质人。让我们以书中楷模为榜样,在自己的坐标点上,点燃心中的那簇火,用专注、奉献与担当,去书写属于自己的那份平凡故事,共同汇聚成推动冶金地质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因为,正是这无数平凡的坐标,最终定义了伟大征程的轨迹,铸就了“因平凡而伟大”的不朽传奇。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