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残阳余晖 用画笔点亮银龄生活——三一一队退休干部李万光专访
分类:
职工文苑
作者:
柳虹
来源:
第一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5-06-09 10:39
今年68岁的李万光,是三一一队退休党员干部。在职期间从事党群工作的他,以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作风深耕岗位;退休后秉持 “人退心不退”的信念,重拾画笔、站上讲台,在新的 “岗位” 上续写奋斗篇章。十几年来,他多次被北京某区老干部大学评为 “优秀教师”,2019 年获当地街道“霍营榜样”称号,2023年被昌平区文联评为“年度优秀文艺工作者”。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探寻一位老党员如何用画笔勾勒银龄生活的绚丽画卷。
退休初期:迷茫中的精神突围
自幼与书画结缘的李万光,工作后虽暂别画案,却始终将绘画视为心底的热爱。退休随子女定居北京后,他观察到身边许多老人陷入“家务循环、社交缺失”的困境:背井离乡的陌生感、与同龄人的交流断层,让不少人在闲聊牢骚中消磨时光。为排遣孤寂,他重拾画笔作为业余消遣,却在墨香中逐渐意识到:个人爱好或许能成为照亮群体的火种。
敏锐洞察:从个体觉醒到群体担当
几十年党群工作养成的敏锐视角,让李万光意识到老年人精神空虚是普遍的社会课题。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擅长的书画把其他老同志也组织起来,可不可以组织一群人来成立一个书画社,或者一个书画小组,同时也可以圆他从小的一个画家梦。他所居住的小区在北京,居民来自全国各地,这样会吸引社区老年人参与其中,大家有事可做,既充实了精神生活,又通过以画会友的方式互相认识彼此了解,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想用心中的那份责任为身边人织出一片和谐、稳固的小天地。
行动破局:从书画社到文化名片的跨越
有了最初的想法,他便和身边的同龄爱好者开始筹划此事,具体方案成熟之后,与当地政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沟通。2013 年,在街道与社区支持下,李万光牵头将紫金书画社升级为北京某书画院,吸引近二百名爱好者加入。他化身“奔走者”:协调教室展厅、策划展览赛事、推荐优秀人才。学员作品入选北京职工书画展、多家机构主动合作…… 当老人们捧着获奖证书笑逐颜开时,他深知:这群“银发画家” 画出的不仅是山水花鸟,更是对生活的重新热爱。
爱心延伸:从夕阳红到朝阳升的传承
2023年起,李万光兼任街道关工委志愿者,和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的有识之士一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中去——义务为学员授课。疫情期间转战线上,十年累计授课近千课时,受益超两千人次。2024 年寒假,他带领“五老”团队日均辗转五个社区授课,汗水浸透衣衫却笑言“累并快乐着”。在“益 + 公益小屋”平台,四十余名党员加入区美协,多名学员成为社区教师,书画团队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轻骑兵”。
与时俱进:银龄先锋的数字转型
“活到老,学到老”,年近七旬的李万光自学直播教学,2024年累计授课超百场,服务近两千人次。当直播间里有老人晒出习画成果时,他眼眶湿润:“感谢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感谢组织对老年群体的关怀,让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拥有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得以丰富晚年生活,这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从迷茫退休到社区“领航员”,李万光用画笔丈量着生命的厚度。“我的油箱还有油,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一直跑下去。”这位“银龄先锋”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残阳不“残”、余晖仍亮,他用手中的这支画笔,点亮了退休群体的光明方向,绘制出了五彩斑斓的银龄生活。
上一页